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邯郸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

时间:2024-07-11 19:00:4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2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邯郸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邯郸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9月26日河北省邯郸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6年11月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房地产转让
第四章 房屋租赁
第五章 房地产抵押
第六章 房地产中介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维护房地产交易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进行房地产交易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交易,是指房屋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抵押及其他经营活动。
第四条 房地产交易实行价格评估制度、成交价格申报制度。 房地产价格评估,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房地产权利人应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者作不实的申报。
第五条 房地产交易必须在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 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的房地产交易均在市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
第六条 市、县(市)、峰峰矿区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县(市)峰峰矿区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交换进行权属管理和监督检查,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土地、建设、工商、财政、物价、国有资产、税务、公安等有关部门进驻房地产交易市场,依据各自职权范围,各司其职,在市场主管部门?
耐骋恍飨拢龊梅康夭灰椎墓芾砉ぷ鳌?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 进行房地产交易,交易当事人必须持下列文件到房地产交易市场登记、鉴证:
(一)房屋所有权证或使用权证及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证;
(二)当事人身份证件或者法人资格证书。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出示委托证明文件;
(三)房地产交易契约或者合同文本;
(四)交易共有的房地产,应当提供其他共有人同意的书面证明;
(五)应当提供的有关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
第九条 下列房地产禁止交易:
(一)销售、预售商品房未取得许可证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决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未按规定取得批准手续的;
(五)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六)房地产权属有争议的;
(七)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八)依法公告拆迁范围内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交易的;
第十条 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房地产交易契约或者合同文本,签订房地产交易契约或合同,并在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房地产交易市场申请办理登记、鉴证手续,符合规定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办理。
第十一条 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交纳税费。房地产交易成交价低于评估价又无正当理由的,按评估价计征税费;成交价高于评估价的,按成交价计征税费。

第三章 房地产转让
第十二条 下列情形属房地产转让行为:
(一)买卖、赠与、交换房地产的;
(二)以房地产作价入股,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三)企业被兼并或者合并、破产,房地产转移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转让行为。
第十三条 房地产权属转让的,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市、县(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的,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五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后,受让人改变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原出让方和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六条 预售商品房,开发经营单位应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土地管理部门发放的土地使用权证书、物价主管部门发放的预售价格审批卡、房产管理部门发放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房地产交易市场挂牌交易。
第十七条 从开发经营单位购买商品房,当事人未到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登记、鉴证的,不得转让,开发经营单位不得为其办理更名手续。
第十八条 房地产权利人转让租赁期限未满的房地产时,应当提前九十日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受让权。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按份共有房地产时,有权转让属于自己的份额。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共有人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四章 房屋租赁
第十九条 房屋所有权人提供房屋或者其附属设施给他人使用,并直接或者变相收取财物的,视为房屋租赁。
《房屋租赁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
第二十条 房屋租赁,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房屋修缮责任条款,以及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并到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登记。
第二十一条 经房屋所有权人书面同意,承租人可以转租房屋。转租房屋应当签订转租契约或合同,并到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登记。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租赁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到房地产交易市场办理租赁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年检手续。单位或个人租用房屋用于居住,未到房地产交易市场办理租赁登记的,房屋权利人不得出租房屋。
第二十三条 房屋所有权人以营利为目的,将以划拨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四条 房屋出租人或承租人一方违反租赁契约或合同的,另一方有权解除租赁契约或合同,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统管房、自管公房出租给承租人以居住为目的的房屋,不适用本章规定。

第五章 房地产抵押
第二十六条 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以上房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因处分抵押房地产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应当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七条 同一处房地产设定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担保债务之和不得超过该房地产的评估现值。
第二十八条 已设定抵押的房地产,抵押人如需翻建扩建房屋或者改变其使用用途的,必须取得抵押权人书面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权人可以向房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处分抵押房地产:
(一)抵押人未依约清偿债务的;
(二)抵押人死亡、被宣告死亡或者失踪,而无人代其履行债务的;
(三)抵押人的继承人、受馈赠人或者代管人拒不履行债务的;
(四)抵押契约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房地产抵押期满,抵押人不能清偿债务的,处分抵押房地产所得价款,依照下列顺序和原则分配:
(一)支付处分该抵押房地产之费用;
(二)支付与该抵押房地产有关的法定税费和相应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偿还抵押人所欠抵押权人的债务及违约金;
(四)余额退还抵押人。
同一处房地设定数个抵押权的,按照抵押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价款不足的,抵押权人有权另行追索。
第三十一条 抵押人清偿债务后,抵押契约即行终止。

第六章 房地产中介服务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包括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行为。
第三十三条 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房产或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地产中介资格证书,凭房地产中介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到价格主管部门申办《收费许可证》后,方可开业。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房地产管理部门对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人员的资格实行年审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未进入房地产交易市场进行房地产交易的,交易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房产管理部门处以交易额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具备交易条件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
(二)转让的房地产,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缴纳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三)未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由县级以上房产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预售,按已售价款百分之三处以罚款;

(四)未领取房屋租赁许可证出租房屋的,由县级以上房产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评估租金总额二倍以下的罚款,符合出租条件的限期补办手续;
(五)擅自抵押房地产的,抵押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房产管理部门处以抵押额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六)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中介服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妨碍、阻挠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以外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房地产交易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1月3日
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的研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相关立法引发的思考

王硕 郭春枝(助)


【摘要】随着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侵犯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何有效保护公民的相关权益,成为当前法律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拟从分析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在保护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的相关立法,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话记录;隐私权;调查取证


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关于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North CarolinaArticle .Telephone Records Privacy Protection Act
.§ 14 113.30. Definitions.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apply in this Article:
1.Caller identification record. ? A record collected and retained by or on behalf of a customer utilizing caller identification or similar technology that is delivered electronically to the recipient of a telephone call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reception of the telephone call and that indicates the telephone number from which the telephone call was initiated or simila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telephone call.
2.Customer. ? A person or the legal guardian of a person or a representative of a business to whom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provides telephone service to a number subscribed or listed in the name of the person or business.
3.Person. ? An individual, business association, partnership, limited partnership,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r other legal entity.
4.Telephone record. ? A record in written, electronic, or oral form, except a caller identification record, Directory Assistance information, and subscriber list information, that is created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and that contains any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a customer: a. Telephone numbers that have been dialed by the customer. b. Telephone numbers that pertain to calls made to the customer. c. The time when calls were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to the customer. d. The duration of calls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to the customer. e. The charges applied to calls, if any.
5.Telephone service. ? The conveyance of two way communication in analog, digital, or other form by any medium, including wire, cable, fiber optics, cellular, broadb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or other wireless technologies, satellite, microwave, or at any frequency over any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The term also includes the conveyance of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the Internet and telephone relay service.
6.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 A person who provides telephone service to a customer without regard to the form of technology used, including traditional wire line or cab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 cellular, broadband PCS, or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ervice; microwave, satellite, or other terrestri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or voice over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service。

北卡罗莱纳州: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法

§ 14 113.30.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条文:

1.主叫识别记录。通过收集和保留呼叫者识别器或以电子形式等相似技术传递给客户的电话,同时接受电话,并显示来电号码或与来电电话相关的一些信息而形成的记录。
2.客户——个人或法定监护人,或者为电话服务供应商对以个人或商业名义署名商业提供电话服务的商业机构进行代表。
3.个人——个人,商业协会,合伙,有限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法律实体
4.电话记录——记录形式包括书面、电子、口头等形式。记录内容除了来电者身份记 录外,还包括目录帮助信息,用户列表信息。用户列表信息又包括电话服务供应商创建的和与客户相关的下列信息:(1) 客户已拔的电话号码;(2)客户自己的号码;(3)客户拨打电话或接受电话的时间点;(4)客户拨出或接收电话的通话时长;(5) 如果属于收费电话,还包括电话费用项目。
5.电话服务——模拟双向沟通的运输,数字运输,或以电线、电缆、光纤、移动电话、宽带个人通信服务为媒介的运输,以及以卫星、微波和在任何频率的任何部分的电磁频谱的无线技术为媒介的运输。此处的电话服务还包括运输工具的语音通信互联网和电话中断服务。
6.电话服务供应商——以各种技术形式提供电话服务的传统的有线或有线通信服务,蜂窝电话,宽带电脑,或其他无线通信服务;微波,卫星,或其他地面通信服务;或互联网语音通讯服务。
§ 14 113.31. Prohibition of falsely obtaining, selling, or soliciting telephone records.
1.No person shall obtain, or attempt to obtain, by any means, whether electronically, in writing, or in oral form, with or without consideration,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pertains to a customer who is a resident of this State without the customer's consent by doing any of the following:(1) Making a false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 to an agent, representative, or employee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2)Making a false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 to a customer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3)Knowingly providing to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a document that is fraudulent, that has been lost or stolen, or that has been obtained by fraud, or that contains a false, fictitious, or fraudulent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4)Accessing customer accounts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via the Internet without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ustomer to whom the telephone records relate.
2. No person shall knowingly purchase, receive, or solicit another to purchase or receive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pertains to a customer without the prior authorization of that customer, or if the purchaser or receiver knows or has reason to know that the record has been obtained fraudulently.
3. No person shall sell or offer to sell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was obtained without the customer's prior consent, or if the person knows or has reason to know that the telephone record was obtained fraudulently.
§ 14 113.31. 禁止虚假获得,出售,或寻求电话记录。
1.任何人不得获取或试图以电子、书面、口头形式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电话记录,而不论电话记录涉及到的客户是否居住在本国以及是否得到了客户的同意:(1)对代表人、代理人或电话服务供应商的雇员作虚假陈述或代表;(2)对电话服务供应商的客户作虚假陈述或代表;(3)明知提供给电话服务供应商的文件是伪造的,已丢失的或被盗的,或以欺诈手段获得的,或载有虚假的、虚构的、欺骗性的陈述或代表;(4)未经事先授权,电话服务供应商通过因特网访问客户账户的电话记录,获得与该电话记录相关人员的信息。
2.明知电话记录未经客户事先授权,知道或有理由知道记录是以欺诈手段获得的而予以购买、接受、索取。
3.任何人未经客户事先授权不得售卖或出售电话记录,或者购买者、接受者知道或有理由知道记录是以欺诈手段取得的。
§ 14 113.32. Exceptions.
1.The provisions of G.S. 14 113.31 shall not apply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1)Any lawfully authorized investigative, protective, or intelligence activity of a law enforcement agenc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official duties of the law enforcement agency.
(2)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if the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reasonably believes the disclosure is necessary to: (i) provide telephone service to a customer, including sharing telephone records with one of the provider's affiliates or (ii) protect an individual or service provider from fraudulent, abusive, or unlawful use of telephone service or a telephone record.
(3)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
(4)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hat is authorized by State or federal law or regulation.
(5)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a governmental entity if the provider reasonably believes there is an emergency involving immediate danger of death or serious physical injury.
(6)Testing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s security procedures or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of customers' telephone records.
2.Nothing in this Article shall be construed to expand the obligation or duty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elephone records beyo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Article or federal law or regulation. Any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or agent, employee, or representative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who reasonably and in good faith discloses telephone records shall not be criminally or civilly liable if the disclosure is later determined to be in violation of this Article.
§ 14 113.32. 例外
1. § 14 113.31中所列情形不适用于下列事项。(1)任何合法授权的调查、保护,以及执法机构的情报活动与公务活动。(2)电话服务供应商基于以下情况合理地认为披露是必要的而进行的披露行为:i 为客户提供电话服务包括与供应商的分支机构分享电话记录;ii防止个人或服务商被欺诈,以及滥用或非法使用电话服务或电话记录。(3)电话服务供应商披露美国失踪和被剥削的儿童。(4)电话服务供应商的披露行为是得到国家、联邦法律法规授权的。(5)电话服务供应商合理第认为有死亡的危险或严重的身体伤害等紧急情况而对政府实体所作的披露。(6)为维护客户电话记录的机密性而进行的电话服务供应商的安全程序以及系统的测试。

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煤炭部


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1997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各煤炭工业管理局、省(区)煤炭工业厅(局、公司),各直管矿务局(公司)、北京矿务局、神华集团公司、华晋焦煤公司、伊敏煤电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部制定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部发布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即行废止。
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

附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有关法规、条例和技术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2条 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各部门、各专业管理机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生产技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3条 局、矿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及行政机构的责任制,建立健全以局、矿长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在局、矿长领导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第4条 局、矿总工程师应对局、矿长负责,主管局、矿技术工作。局、矿总工程师对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的方案和措施,经局、矿长审定或上级机关批准后,由分管负责人组织实施。
第5条 生产技术业务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培训。必须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严格检查考核。
第6条 局、矿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检查、考核、验收制度。局、矿必须制定和组织实施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

第二章 设计管理
第7条 矿务局设计工作应包括:
矿区内中、小型矿井及附属企业等工程设计;矿井开拓延深工程设计;矿井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分阶段设计;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及结构工程设计;矿、厂的技术改造工程设计等。
第8条 矿井的改扩建、技术改造、开拓延深、采区、工作面设计必须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查地质报告基础上,根据矿井实践和补勘的地质资料,按工程的不同要求,编报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按审批程序审批后,提交设计部门。
第9条 矿井设计应选择适用的技术与装备,坚持技术与经济统一的原则,搞好采、掘、机、运、通、选综合配套。
1、有条件的矿井应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新工艺、新装备。设备选型应坚持高强度、大功率、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环节配套的原则。适合普采的矿井,应推广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采用先进的采、掘、支、运装备。条件适合的,可采用水力采煤。
2、煤巷、半煤巷掘进设计,应坚持掘进机械化与采煤机械化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掘进机作业线。
3、矿井和采区运输设计应采用连续化运输方式。大、中型矿井的大巷运输应优先采用胶带运输机或底卸式矿车。综采辅助运输应选用单轨吊、卡轨车、齿轨卡轨车或其它运输设备。对采区、大巷运输和矿井提升、地面储、装、运生产系统的设计,尽量实现自动化集中控制,配备先进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
4、采区的大型固定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运行安全可靠、监测监控程度高的新装备。
5、小型矿井可采用适合本矿井开采条件的机械化设备。
6、各类矿井都必须根据煤质、市场、环保和效益的要求,补建、扩建或改造选煤厂。
第10条 矿井设计的审批程序与工程管理:
1、矿井改扩建工程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立项程序。利用国家贷款的矿井改扩建项目,由有设计资格单位做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落实项目资本金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进行初步设计。
改扩建矿井设计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预可行性研究应有说明书(技术方案和有关条件的初步分析)和相关的图纸。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说明书(含技术方案和经济评估)和图纸,初步设计应有说明书、图纸、机电设计及器材清册和概算四部分组成。施工设计要在施工前四个月送交施工单位。
工程施工中,设计单位和监督检查部门必须按设计内容、计划和安全措施的要求进行全过程检查落实。
单位工程完工后,煤管局(厅、公司)或委托矿务局应组织有关单位及时验收。工程合格后签署交工验收证书和竣工图纸。
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省煤管局、矿务局)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收,提交验收报告,验收合格要签署交工验收证书,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2、矿井开拓延深设计,由局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提出延深设计的主要原则,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工程开工前半年编制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后由局组织验收,提出验收报告,报煤管局(厅、公司)备案。
3、矿井技术改造设计必须在生产能力核定和矿井发展规划基础上进行。利用国家贷款的技术改造项目均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艺(或系统)改变较大的项目,还应按规定报批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重大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单位,必须具备与所设计内容相对应的设计资质。
生产环节局部改造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矿批准,改造设计由局总工程师批准。
4、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局审批。采区地质报告提前一个月送交设计单位,采区设计提前三个月送交施工单位。新采区移交生产前,由矿组织验收。
5、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设计单位编制,矿总工程师审批。综采、水采、有煤和瓦斯突出、受水害、火灾严重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和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的工作面的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新工作面移交生产前,由矿组织验收。
第11条 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工程应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永久性水准点坐标位置,建筑物、构筑物测量定位记录;施工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记录;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矿建、土建、安装工程施工写实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质量评定及质量事故处理资料;设备管线调试、调压、试运转记录;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的试件、试块、焊接、材料试验等检查记录;其他有关规定归档的技术文件等。
第12条 洗煤厂(筛选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必须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洗选效率,保证洗选质量。

第三章 现场管理
第13条 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作业规程(含安全措施)。重要工程,如大峒室开凿、巷道维修、大型设备安装、开口、贯通、过断层等都必须有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矿务局应制定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
第14条 采、掘作业规程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矿总工程师必须对作业规程编制质量负责,组织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会审。
违反采、掘作业规程必须追究采、掘区(队)长的责任。主管生产的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必须定期检查监督。
有煤和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冲击地压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防治灾害的专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每个采、掘工作面,都应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和矿压观测等资料,确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依据和内容。凡没有矿压观测资料和支护设计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
采、掘工作面都应实行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单产单进。采、掘作业规程的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劳动定额。作业图表应随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改,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行。
第15条 所有工程,都必须有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每班检查验收。矿对区(队)定期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矿务局对矿进行定期抽查,每季不少于1次。各项工程质量由矿每月评定一次,记录备查。
矿井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工程由矿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对工程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和移交前单位工程的认证工作,未经矿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认证,不得组织移交验收。
第16条 井筒、巷道、峒室的断面应不小于设计规定。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部颁规定。因巷道、峒室长期失修造成停产或伤亡事故的,必须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17条 所有采掘工作面、主要峒室和主要车场都必须设有完善的通讯设施,做到调度指挥灵活及时。
第18条 局、矿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采、掘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执行干部下井登记制度。凡遇到问题需要干部下井处理而未下井处理,以致发生事故,以及干部下井发现问题未提出处理意见或对重大隐患没有制止而发生事故的,应追究责任,予以处理。

第四章 回 采
第19条 必须严格采煤方法的审批制度。矿井开采必须坚持采用正规采煤方法。需改用非正规采煤方法时,必须经矿务局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矿井新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时应进行技术论证,提出专门设计,经矿务局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同意,报省煤管局(厅、公司)批准后,方能实施。
第20条 回采工作面在投产前,应严格执行有关验收制度,验收不合格不得投产。
第21条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来压、过断层、过破碎带、过老窑、工作面收尾等,必须事先拟定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分管生产的副矿长应组织安监、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和区、队长到现场指挥,直至处理完毕为止。
第22条 回采工作面支护应力求实现液压化。正规回采工作面不得使用木支柱和金属摩擦支住。
第23条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应与综采支架相配套。如未使用综采端头支架,应制定其它形式端头支护管理措施,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24条 矿井应制定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监测及矿压预报制度,并认真执行。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应及时反馈,指导生产,并定期进行顶板压力预报。
第25条 为保证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做到:
泵站压力符合规定要求,乳化液配比符合规定,乳化液系统不得有漏液现象。泵站工必须携带浓度测试仪,每班检查乳化液浓度不少于2次,并作好记录,纳入工程质量班评估内容。
液压支柱初撑力必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每班应有专人进行检查,作好记录,纳入工程质量班评估内容。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加装柱鞋。
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应尽量沿底送巷,沿底回采,不留底煤。
“三软”煤层工作面必须有二次注液措施。
综采工作面支架应推广使用初撑力保证阀,预留压力表插口。
严禁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液压支架或支柱。
第26条 机采工作面应建立设备运转及检修制度。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泵站、电气设备等管理责任到人,每天停产检修时间不少于4-6小时。
第27条 炮采工作面应推广应用毫秒爆破新工艺与抗炮崩单体液压支柱、双速或大功率刮板输送机采煤技术。
第28条 回采工作面应达到“三直两平两畅通”的要求。遇底板松软,过破碎带等情况时,应增设特殊支护。综采工作面安装与拆卸路线应畅通,运输道轨应采用重轨型。

第五章 开拓掘进
第29条 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矿井水平、采区开拓准备中、长期规划和编制年度采、掘接替计划,报上级审查批准。矿井的水平接替应由局长、局总工程师负责平衡落实,矿长、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采区及回采工作面接替应由矿长、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安排落实。局长、局总工程师和矿长、矿总工程师应分别按季和月召开采、掘平衡会议,解决落实有关问题。
第30条 水平、采区和工作面必须实现正常接替。矿井水平延深工程,必须保证在上一水平产量递减半年前,使按设计要求的第一个工作面具有竣工投产条件。接替新采区,必须保证在老区产量递减三个月前,按设计要求的第一个工作面具有竣工投产条件。接替的工作面,必须在老工作面结束一个月前,具有竣工投产条件。
高、突矿井和高承压水矿井,必须考虑有足够的瓦斯预抽时间和疏干放水、物探、隔离及底板加固的时间。
第31条 局、矿总工程师应以提高采、掘、运机械化程度和工作面、采区、水平的合理集中生产、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为目标,把矿井生产环节改造、改革开拓部署、优化巷道布置作为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第32条 开拓掘进应推广机械化作业,推广锚杆支护和“三小”等先进技术。掘进工程质量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做到一次成巷。
第33条 巷道贯通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防止透水、防止有害气体超限、防止通风系统混乱、防止放炮着火、防止崩坏设备、防止贯通伤人、防止冒顶。当两个工作面相距20米、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相距50米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单工作面施工。在此之前,测量部门必须下达通知单,并报告主管矿长和总工程师。贯通工程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巷道贯通工作必须由分管副矿长组织安监、通风、地质测量、调度等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分班负责到现场指挥,直至贯通工作完毕。
第34条 掘进过断层、集中应力区、冒落带、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及巷道开门等事故多发地段,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在掘进过程中,必须由分管副矿长组织安监、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到现场指挥。
掘进工作面在永久支护之前,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架或金属前探梁,严禁空顶作业。
棚梁支护的上下山掘进和平巷掘进都必须装设支架联锁防倒装置,做到“支架十联锁”。
煤巷锚杆支护应加强锚固力的检查,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要求,临时支护应做到有效承载。

第六章 地质测量及防治水
第35条 重大地质测量工程,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防治水、地面控制网测量、航测地形图、大型井巷贯通测量、岩层移动观测、采后地面塌陷治理等,应根据生产和安全的需要列入年度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第36条 地质测量部门要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测资料。在矿井改扩建、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工程设计前三至五年通知地测部门,地测部门要根据需要组织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在设计前半年向设计部门提交经省煤管局批准的相应程度的地质报告。采区设计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应在两年前通知地测部门,地测部门要在设计前半年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有关采掘工作面设计所需地测资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提供。
第37条 地质测量部门要为井巷施工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水害预报和透老空预报书。巷道掘进突然遇到地质构造或突水等情况,地测人员应立即深入现场,根据观测和调查资料及时编制有关图件,提出分析处理意见,并向矿总工程师汇报,研究处理。巷道开口时地测人员要提前标定中腰线,掘进中要定期校核,及时延长。当巷道掘进即将透巷或进入危险区时,必须按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向施工、通风和安监单位发出通知单,保证井巷工程安全施工。
第38条 地质测量部门要提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预测工作面范围内的隐伏断层、陷落柱、冲刷带等构造,厚煤层分层工作面还要按规定探测煤层厚度。
第39条 地质测量部门在设计、开拓、回采阶段应对储量管理、资源回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发现不符合规程要求或可能丢煤时应及时提出,并填写“预防丢煤通知书”报送有关领导及部门。
第40条 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应对水文地质与水害情况进行探查,并根据技术论证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第41条 矿井防治水工作由局长、矿长负责,由局、矿总工程师具体主管,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水害隐患分析及排查制度。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治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由安监部门监督实施。防治水工程由矿编制工程设计,报局批准后列局、矿维简工程计划,矿总工程师组织实施;重大的项目必须按审批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42条 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查清水文地质情况后,提出防范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在确认无透水危险时,方可掘进或回采。
第43条 矿井的隔离煤柱必须按有关要求留设,并在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时一并提出报批。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采动和破坏。变更矿井边界时,必须按上述规定重新留设边界煤柱,并编制设计报煤管局(厅、公司)批准。当发现因开采破坏,煤柱尺寸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防淹井危及邻矿。
第44条 局、矿地测部门应对矿区、井田内的小煤窑进行监督管理,掌握小煤窑的采掘范围,及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小煤窑,应及时向矿、局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采取措施,协同地方管理部门令其停止生产。
第45条 局、矿必须完善井下的防水闸门和水闸墙等防水设施。防水闸门应有专人管理,建立健全检查和维修制度,每年由分管矿长负责组织两次关闭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46条 受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的矿区、矿地测部门,必须与防突机构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可与采掘工程图合用)。图中应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火成岩侵入、突出点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地应力参数等地质资料,作为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有条件的局、矿地测部门应对有突出威胁的矿井或作业区域进行地质动力区划与地应力测试,并绘制出矿井或区域的地应力等值线图,为通风和防突机构确定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威胁区提供依据。
采掘工作面距保护区边缘30米以前,矿井地测部门必须向有关采掘区(队)提交采掘工作面邻近未保护区通知单,并报告矿总工程师。
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掘进时,地测部门必须定期验证提供的地质资料,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穿突出煤层。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47条 机电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大型固定设备的技术档案,每年由局、矿机电副总工程师审查验收。
第48条 矿应建立健全设备、电气、防爆、小型电器、电缆、配件、油脂专业化管理,管好领取、发放、检查监督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第49条 机电设备、缆线要实行图牌板或微机屏幕显示管理。设备应实行动态管理,检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井下所有移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新工作面安装的设备和采后收回的设备都必须进行现场交接验收,办理手续。设备和配件实行更换制度。严禁将主要设备拆套拆件使用,如特殊需要应经矿务局主管局长批准。主要设备的使用等情况及其技术测定、试验应按有关规定提出设备状况及动态分析报告。
第50条 所有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现场交接班制等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包机修制,设专职司机和维护工;小型移动设备必须明确兼职司机或兼职操作人员。已实行集中操作或远距离控制的设备,必需有专职的维护工。
采、掘、运等移动设备的安装,必须按设计和安装计划作业。安装地点的矿建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后,应由机电、生产等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试运转,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51条 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保持齐全,灵敏可靠。井下电气设备严禁失爆。
第52条 大型固定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技术测定,保持设备性能完好。主要提升设备及锅炉等必须按规定接受检验,领取合格证后方可运行。
第53条 坚持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相结合的设备检修制度,推行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适时检修。煤矿主要生产设备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许可证制度。重点设备的大修及质量验收,由主管机电的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局、矿都应编制设备年、季、月度的大、中、小修计划,落实资金并认真组织实施。
矿井停产检修日每年不少于12-15天。主要大型设备每日不少于2-4小时检查维修。综采、综掘设备每日不少于4-6小时停机检修。
第54条 企业必须制定设备更新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遵守国家颁布的设备更新目录和规定的更新时间,列入年度计划。企业必须提足用好设备折旧,保证老、旧、杂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技术改造,确保发展生产所需设备投入,保持生产后劲。
第55条 主管机电的局、矿长组织机电、计划、财务等部门每年要编制大修理计划,费用列入成本。局、矿机电部门组织实施,每季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第56条 局、矿每年必须制定实行分时段用电、提高力率和负荷率、降低线损、削峰填谷、控制最大需量、降低单耗的措施,节约电费支出。
第57条 矿务局应建立设备租赁站。搞好综采和综掘全面租赁,逐步推行二级租赁和社会租赁,健全租赁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八章 矿井运输
第58条 局、矿都必须制定电机车、各类人车的运行制度,制定轨道、矿车、小绞车、小机车的管理办法。运输设备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所有运输设备必须做到维修有要求、运行有制度、安装有标准、技术有规范、管理有办法。
第59条 交岔道口应设防止侧面冲撞的装置,弯道设声光预警装置。矿井运送人员时,人车场设自动停电装置。采区架线有自动停送电装置。有单独行人斜井或上下山的提升斜井和绞车道不准行人;没有单独行人斜井或上下山时,必须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制度。
上下山运输必须有防跑车装置、跑车防护装置、行人监测装置、双道巷下部防错道信号装置、人车沿线随时发送紧急信号等齐全的安全设施。上下山和每个交叉路口必须安设声光报警器。斜巷各车场必须装设使用灵活、有效、可靠的阻车器。在变坡地点以下略大于一列车长度处必须设置常闭式挡车装置,该装置应与阻车器联动。
井下1.2米以上的运输绞车,必须安装紧急制动闸、工作闸、声光信号和内、外过卷安全保护装置等。提人的绞车必须有速度保护装置,负力下放必须使用动力制动等。小绞车必须安装牢固、可靠,使用期半年以上的要打永久基础。
第60条 架线电机车应积极推广逆变电源和斩波调速。电机车、警铃、闸、灯、连接器和撒砂装置有任何一项不正常,都不得使用。必须完善信号及通讯装置,三台以上机车设调度并装设机车通讯,行车必须使用红尾灯,推广使用追尾报警信号。大中型矿井设置信号集中闭塞系统,区间加装闭塞信号。
第61条 井下运输巷道应设置醒目的警标、巷标、路标等各种标志牌。运输线路主要交叉点应设预警灯。
第62条 胶带和刮板输送机的管理实行司机责任制。井下胶带输送机应设置各类安全保护(打滑、堆煤、跑偏、超温、烟雾)和信号装置,确保灵敏可靠。井下必须使用不延燃胶带,并具有安全标志准用证、国家检验合格证、出厂检验合格证。胶带输送机运行的巷道必须保证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必要的断面,巷道内应有完善消防设施。
第63条 矿井运输应做到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应有矿井运输系统图、电机车运行图表和行车记录。主要运输设备的各种图牌板和技术履历薄、维修和大修技术记录档案、配件图册、各项运输设备安全装置和关键部位的检查试验记录、电机车制动试验和斜井人车空载重载脱钩试验记录和报告等。

第九章 矿井通风和安全
第64条 矿井必须有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必须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良好,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矿井超通风能力生产。
第65条 局、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通风、防瓦斯、防火、防尘安全措施计划,由局、矿长落实。列入计划的资金、设备、材料、施工力量,由局、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实行定项目、定时间、定负责人,保证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第66条 应加强掘进通风管理。临时停工的掘进工作面必须保证正常通风和按规定检查瓦斯;长期停风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停风后24小时之内封闭。恢复停风区必须预先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由救护队负责实施,安监、通风部门现场监督执行。
第67条 高、突矿井的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有独自的局扇通风。高、突矿井局扇通风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有条件的应装备“双风机、双电源”,以实现“自动换机、自动分风”的功能。低瓦斯矿井局扇必须实行采、掘分开供电和风电闭锁保护。
第68条 井下使用的局扇入井前部件必须完好,电气部分必须防爆。必须使用阻燃风筒。局扇及风筒应严格按规定标准安装吊挂。局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持正常运转。任何人不准擅自停开局扇。
第69条 高、突矿井的采掘进工作面和瓦斯涌出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应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
第70条 高、突矿井要装备齐全瓦斯自动监测系统。矿井监测探头的装备率应达到100%,探头使用率应达到70%。装备瓦斯断电仪的矿井,使用率应达到60%。不论是高、突矿井还是低瓦斯矿井,所有掘进工作面及其区队长、班组长、放炮员、电钳工都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第71条 所有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突规划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经局、矿总工程师批准,纳入年度生产计划,组织实施。没有措施或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应追究责任。应指定专人负责掌握突出动态和规律,进行防突的预测预报工作。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设计必须编制预防突出的专门设计,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突出区的工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掌握突出预兆和应急措施,并熟悉避灾路线。
第72条 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当一个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每分钟大于5立方米、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每分钟大于3立方米,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已建立抽放系统的矿井,应把抽放量列入生产计划。应加强开拓准备,保持掘、采、抽平衡,确保预抽时间和效果。新建抽放系统的矿井,必须事先调查测定,编制可行性报告,经批准后进行设计。
第73条 矿井必须配齐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放炮员。在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工作的专职放炮员,其工作必须固定在一个工作面。放炮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炮眼必须填满水炮泥。所有高、突的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乳胶或水胶炸药,使用毫秒雷管时,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超过130毫秒。
第74条 矿井应具备足够的通风能力,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矿井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对于高阻矿井(大于2960帕),均应制定降阻措施,列入生产计划或安排安全技措工程解决。采、掘工作面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严禁不合规程的串联、扩散及采空区通风。
第75条 主要进、回风巷道之间,采区进、回风巷道之间和运输频繁地点,应设闭锁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看管。
第76条 矿井应建立洒水灭尘系统,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综合降尘措施,降低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所有矿井应装备隔爆设施。
第77条 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第78条 有自然发火的矿井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综合措施。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及时封闭,沿空送巷时必须采取防止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第79条 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措施。矿井地面必须设置不少于200立方米水量的消防水池及管路系统。进风井口应有防火铁门或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对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应有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第十章 煤质和选煤管理
第80条 局、矿、洗煤厂(筛选厂)长对煤炭产品质量全面负责。分管局、矿、厂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按部门和环节追查有关领导、部门、岗位的质量责任。
第81条 局、矿、洗煤厂(筛选厂)必须积极贯彻GB/T1900-IS9000系列标准,做好企业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第82条 矿务局应成立煤质监督检验站,对所属矿、洗煤厂(筛选厂)的商品煤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制定抽查奖惩办法,有效地控制煤炭质量。
第83条 生产矿井必须有配套的筛选系统,杜绝未加工的毛煤外销。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商品煤质量指标符合合同要求,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第84条 采煤设计、开采过程和运输系统等重要环节均须制定保证煤炭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同质量煤层的合理配采中应保证毛煤质量的相对稳定。必须加强毛煤质量的检查和考核,严格与煤炭质量挂钩,保证各项质量措施的落实。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提高煤质的具体措施。炮采工作面对厚度超过300毫米的夹石层,应创造条件实行分采、分装、分运,并坚持放炮后先拣矸后出煤。露天矿开采前采取措施,防止矸石、混土等杂物混入煤中;电铲装车大于300毫米的大块矸石不准装入煤车。
第85条 应加强原煤质量管理,严格矸石、杂物的拣选,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机械或重介选矸。人工拣选效率应在80%以上,机械选矸应在90%以上,重介选矸应在95%以上。
第86条 购置选煤(筛选)设备必须保证先进性、通风性和标准化。使用设备应保持状态完好,不得跑、冒、滴、漏,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转。全厂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85%以上。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做到账、物、卡一致。设备检修竣工后应做空载、带水、带煤运转和效能测定,按检修质量标准验收和记录。
第87条 入选原煤的煤质特征和可选性资料必须齐全,入厂原煤和出厂产品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进行计质、计量。反映各主要设备和工艺的生产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快速检查,指导操作。选煤厂用水、电、介质和外排水浓度应严格计量和检测。
第88条 各煤炭企业采样、制样、化验仪器必须配备齐全,仪器测试性能和测试手段应准确可靠。应建立采样、制样、化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质量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89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有重点煤矿,地方煤矿可参照执行。